以基於依賴及獲得「協力關係」的「鼓舞勇氣」教育方式,培養孩子積極性格。願更多父母、師長,教育子女了解人不能離群獨居,與大家協力生活是多麼幸福。

父母的責任不是在判定孩子能力的高低,而是設法發揮孩子的能力。

「鼓舞勇氣」並非無中生有,而是激發與生俱來的潛能。鼓舞勇氣是在人與人的心理關係中,湧出原來既有的勇氣。鼓舞勇氣的最終目標,是培養「共同體」的感覺。激發「勇氣」有如下四種性質:

(一)為夥伴設想

(二)自己下定決心

(三)不僅想,而且身體力行

(四)行動的最終結果須對共同體有貢獻。只要人際關係中多增加這四種條件,孩子自然會鼓起勇氣,擺脫無力感或膽怯、懦弱的僵局。

看到孩子就感到幸福的心理,將給孩子無比的勇氣。
以尊重、信賴對待孩子,是鼓舞勇氣的根本。
將消極的孩子視為大人,才可使其產生勇氣。
  一.讓孩子自己尋求援助,可培養其獨立性格。
  二.對孩子要以「開心」、「共感」來鼓勵他。
父母不要像推銷員般強迫推銷,應採取傾聽的姿態。父母要徹底成為「資訊提供者」。父母應留給孩子的,非財產、學歷,而是學會自己開展自己人生的智慧及能力,這才是父母該扮演的角色。

對拿一百分的孩子褒獎,不能算是鼓舞其勇氣。孩子得一百分非說「得一百分你很棒」而是「由於你的努力得一百分,真好」,把重點放在得一百分的行動上,對其努力表示關心。

媽媽「正面性思考」可鼓舞孩子的勇氣。從不同角度看缺點,負面性格也可成為優點。不要「批判」孩子,而是以「代替案」激勵他。

鼓勵孩子,應去除「一切」、「全部」等語句。

高興時以「感性」,生氣時以「理性」態度對待孩子。

不要跟他人做比較,針對孩子自身資質以激勵,肯定孩子的成長與努力。

不管時間多短,一天一次仔細聽孩子說話。最重要的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傾聽,

「哦!這樣是這樣」,與對方的心情共感,媽媽認真聽,孩子會覺得「把我視為大人般地對待」,如此給予自信亦能鼓舞其勇氣。

親子間沒有支配關係,而是協力關係,因此「快點」、「不行」、「加油」這些語詞只會挫擊孩子的勇氣。

與其譴責孩子,不如陳述對他的期望。

會默默聽父母說話的「乖孩子」其實最需要鼓勵。親子間想用命令、支配讓對方聽話、屈服的溝通方式,基本上無法教導孩子任何具建設性的事務。

父母認真聽孩子說話,可鼓勵其勇氣。具體了解孩子的困惑,並協助解決。

訂立「家庭規則」讓孩子遵守,他會變得更勇敢。
(一)訂立規則讓孩子遵守,可培養其責任感。
(二)只要孩子能自我負責,便給他最大限度的自由。
※沮喪的父母無法培育有勇氣的孩子。

父母以「理想的孩子」與實際相比,會使孩子厭惡自己。父母應先從「發掘現實中孩子的優點」開始,才能與孩子保持良好關係。

「電視遊樂器」、「不良團體」在成長過程不可或缺。
(一)電視遊樂器可鍛鍊思考力、反射神經,亦有許多正面影響。但若過分著迷會產生弊害,因此可規定一天玩幾小時。
(二)孩子朝向大人之路成長,在形成大格之際,朋友是不可或缺的。


不論做什麼事,只要有大人在,孩子便不會變壞。擁有值得信賴的大人,對孩子很重要。

欲關注孩子不會的部分,先從注意他會部分開始。評價孩子已達成的部分,可讓他信心滿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