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26日 星期四

我的寶寶凡事要人催

中華民國優勢光譜教育協會理事長 吳秀笑


 


許多家長都在抱怨,現在的小孩做起事來,拖拖拉拉、慢條斯理真叫人受不了。該怎麼讓他們專心點兒、手腳快一點兒呢?


孩子做事來拖拖拉拉,是許多現代家長的共同問題,這種現象尤其表現在日常吃飯、穿衣、睡覺、做功課和收抬...等方面。甚至還有家長說,我的孩子真糟糕,叫他做任何事都要拖到我拿掍子才肯好好去做,怎麼辦?


有意拖延?或無意拖延?


在談解決辦法之前,家長必須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,其實孩子的拖延大部分是無意的,有意拖延的因素也佔一部份。


(一)首先來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產生「無意的」拖延,原因:



  1. 天生慢吞吞型的孩子:
    天生氣質屬於趨避性比較避的,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,他們接到一個新的事物或新指令時,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,才能夠進入狀況,不了解的人就會以為這孩子動作慢半拍;另外還有一型是注意力分散度較低的孩子,他因為專注於前一件事,而無法在接獲一個新指令時,馬上回神來處理,也會給人慢半拍的感覺。
  2. 缺乏時間觀念和次序感的孩子:
    五足歲以下的孩子,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,如果家長不了解,就會用「限你十分鐘內做完」這類指令來要求孩子,五歲以下的孩子不明白十分鐘究竟有多長,當然就無法達到家長的要求,因而讓家長覺得他們愛拖延。還有,家長經常只用:「你快一點!你不要慢吞吞的...」,這類用語來催促孩子,沒有實際的解決方法,也無法達成改善的效果。因為自我中心期的孩子不了解「快一點」、「拖拖拉拉」究竟是多快多慢。如果學齡前家長,忽略從小逐步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做事的次序感,那麼,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後,寫功課、處理課後作業,就會出現拖拖拉拉、沒效率的狀況。
  3. 感覺動作失調的孩子:
    由於社會的變遷,目前感覺動作失調的孩子比例不低,情況較輕的因為手腳較為笨拙,做起事來就會有慢吞吞、雜亂無章的現象。這類的孩子在學齡前父母和幼兒園照顧較周到,要求也較寬鬆,所以察覺不出來。往往到了小學,才發現他們無論吃、喝、玩、寫功課、抄聯絡簿....等,都慢人一拍;親子之間從此陷入成天催促叫嚷的惡夢之中。
  4. 缺乏生活自理經驗:
    大人保護過度及父母過度代勞的孩子,因為太少做事,一旦要獨立做事時,就容易顯得笨手笨腳、慢吞吞。
  5. 父母個性太急(父母和孩子的個性差異):
    父母因自己性急而主觀認定孩子拖拖拉拉。

 


(二)孩子「有意的」拖延,原因:



  1. 懶散成性(習慣問題):
    從小父母讓孩子過度自由,造成孩子專撿愛做的做,或根本不用動手動腦做事,造成孩子凡事拖延的不良習慣。
  2. 逃避做困難的,不好玩的事:
    孩子對該做的事缺乏興趣或覺得困難,例如:做功課、練琴、寫評量...,凡沒興趣的或困難事就用「拖」來逃避。
  3. 孩子玩心太重。
  4. 缺乏追求成就的動機。
  5. 觀念偏差。

(三)如何解決:



  1. 注意零~六歲孩子的感覺跟動作的協調發展。
  2. 建立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次序感。
  3. 父母不要太性急,多花點精神以身作則帶動。
  4. 教孩子規劃時段和做事內容,並進行目標管理。
  5. 親子共讀。
  6. 運用成長團體帶動人格心靈成長。

【文章來源: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2005年二月號】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